齐鲁师范学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59|回复: 1

[其它] 第18节 楷体应更新,不应拉丁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9 05: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8节
楷体应更新,不应拉丁化

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一种工具。工具虽然是有人制造的,但是,并不是随意制造的。制造任何一种工具,都必须根据工具的性能、作用对象、使用特点、现有取材、等等客观条件,才能制造出来。铲土的“铁锨”,其材料,为什么不用木头而用铁;铁锨的形状,为什么不造成“锯子”状而造成平板状?这不是有人们随意乱定的,而是受客观条件决定的。

与此相同,每一种文字的功能、体式,也不是有人们随意乱定的,而是由其要表示的语言、文字书写工具、存储工具、等等客观条件决定的。

汉字楷体系统,在今天的现代社会里,为什么凸显出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呢?因为楷体系统缺乏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为什么缺乏这“三性”呢?因为楷字系统是用“以字构字”的方式组建起来的。

楷字系统的这种构字方式,是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的,可以说,这是汉字的传统构字方式。为什么一直用这种方式呢?

因为在汉语拼音原理发现之前,汉字在“表意”和“表音”二者之间,只能选择其一:表了意,就不能直接表音;表了音,就不能直接表意。又因为汉语是语音多载的,所以,汉字只能选择“直接表意,间接表音”。也是因为没有发现汉语拼音原理的缘故,扩展汉字数量的唯一正确的办法,就只能是“以字构字”了。

因为汉字一直采用“以字构字”的方式来扩展数量,所以,必然出现新建汉字的笔画随新字的不断增加而增多的现象。当汉字的笔画增多到一定数量后,就引起难写难记的问题了,于是人们就采取“简化”措施,来消减笔画数量。怎么消减呢?

人们发现,在现有的汉字系统之内,每一个汉字的笔画都是最简化的了,是没有简化余地的;如果不遵循系统性规则,随意乱简化,就破坏了系统性,失去了规律性,更增加了读、写的困难。所以,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创建一个新的汉字系统来更换旧的汉字系统。

但是,更新汉字系统也不是随便乱来的,更换楷体系统的新字系统必须具备如下要点:

一、首先必须保持以往汉字各种体式的基本共性,即: 1方块形;2、表示汉语单词;3、以形表意、意异形异;4、符合字形单载的规律,即“一字一音,一字一意,意异形异” 5、只表示汉语单词的词音、词意,不附加语法等别的成分;6、各字互相独立,可以自由组合成语句或二级单词。

二、它继承了楷体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楷体的一切缺点。

三、具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学少知多”性。

四、与汉语体系的单词完全匹配,即能正确地直接地表示出语言单词的词音、词意,具有无


限的扩展性,同汉语同步发展。

五、具有最好的大众实用性。它同汉语一样易学,儿童在家里,在其父母教会语言的同时就


可以教会读写常用汉字。永远地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全汉语系的人群没有文盲。所


以,这种文字可以成为“无文盲文字”。

六、 笔画、结构简单,字体清晰美观,最容易辨认和书写。

七、 其体式、功能和优点都具有永久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字数的无限增加而退化。

八、电脑处理十分方便,只用很少的组字元件和很简单的输入程序,就能组建出无限多的单

    字;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也便于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始终适应现代信息系统不

    断发展的需要,能以组字元件建立起最简单快捷的、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

九、新体汉字同楷体字一样,对汉语的现有语法不产生任何影响,可以按现有的汉语语法,


用新体字进行组词、造句、写文章。

十、新体汉字系统能与楷体汉字系统实现"无缝转换".即在转换过程中,无时间缝隙、无经济


成本、无新旧字文盲。即:


在转换过程中,新体汉字与楷体汉字可以互当异体字并用,并不损坏文章篇幅的统一性

    和准确性;所以既不会出现新、旧字体的文盲群,也没有转换时间“缝隙”;由于在转

    换过程中没有转换时间“缝隙”,所以在转换过程中也就没有新、旧字体转换


的经济成本和新、旧字体的文盲了。

十一、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们,3天的时间就能学会读写2000个常用新体汉字,全国实

     现转换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

十二、既然新体汉字继承了楷体汉字的一切优点,那么,新体汉字系统就不会违背大众的原

     先的读、写习惯的,也不会给国际汉字文化圈的人们带来不便。以汉字为基础的一切



优秀文化特产都能保持和继续发展下去。新体汉字替代楷体汉字以后,汉字楷体的一

     切缺点和问题就完全彻底地永远甩掉。

更新汉字楷体的事情,从1892年开始至今,已经搞了100多年了,至今没有一点进展。根本的原因不是其他问题,而是从前所提出的一切“新字方案”,没有一个完全符合上述12条要点的;可以说,任何新字方案,只要有一条不符,就不可能替换楷体系统。如果有一种新字系统,完全符合这12条了,就经得起民众的社会实践的检验,就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便利,为广大民众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就一定为广大民众自觉地接受,是任何反对力量也阻止不了的。



因为在汉语拼音原理没有发现之前,人们只能采取“以字构字”的方式扩建新字,所以,更新后的新汉字系统,随着字数的再度增加,再度出现读、写困难的问题,于是就再度更新

系统。由此,就出现了甲骨文---篆体---隶体---楷体,依次更换的过程。以前的这些体式更新,都保持了上述汉字的6个共性不变。 所以,汉字体式的发展更新,就象蛇蜕皮似的,长到一定程度就更新一次,始终保持“皮变肉不变”。

    汉字楷体,在今天凸显出6大缺点和8大问题,怎么解决呢?从1840年至今1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寻解决的路子。起初想走“汉字拉丁化”的路子,实践证明根本行不通;后来搞“汉字注音”,比原来的“汉字切音”有所改进,但是还是不能克服楷体任何缺点;后来在楷体系统内搞随意简化某些个单字,实践证明这是“饮鸩止渴”的蠢招,不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使楷体系统更加混乱,在总体上加大了困难。因此,还是必须走更新体式的老路。用什么样的新体汉字系统来更换楷体系统呢?

    首先,还必须遵循着“皮不变肉不变”的原则;其次,必须依据如下基本情况来确定最佳新体汉字的体式:

1、汉语是人类语言第三阶段的语言,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不应当“随大溜”,退化成第二阶段的语言;应当保持汉语的本质和基本特性不变;

2、完全彻底的同时解决楷体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

   只要汉语不变,那么汉字的上述6个共性就不可改变。如果仍然沿用楷体“以字组字”的老办法来构建形体汉字,是不能完全彻底的同时解决楷体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的。

    在今天汉语拼音原理已经发现,并且已经使用汉语拼音符号给汉字注音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够用 “汉语拼音符号”和“表示词意的符号”为元件,构建出更换楷体系统的新体汉字系统了。我们可以把这种新体汉字叫做“拼音符、意符合成体”。这种“合成体”,就能够完全彻底地解决楷体系统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

    但是,“汉语拼音符”和“意符”是线性的“拉丁字母”形式的呢,还是平面式的“楷字笔画形式”的呢?一些人主张“拉丁字母”式的,一些人主张“楷字笔画式”的。

   主张“拉丁字母化”的说,这样便于“与国际接轨”;主张“楷字笔画式”的说,这样可以保证汉字的6个基本共性不变,能够保证与楷体系统实现“无缝转换”。综合对比两种主张的利弊来看,还是“楷字笔画式”的为上。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就是“拼音符、意符合成体”的一种。它基本符合了1952年毛泽东所说的那句话:“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也符合斯大林的建议:“中国是一个大国,你们应该创造一套自己的字母。”关于它的优点,在别的章节里已经详细说明了,在此不须重复了;这里,重点说明一下汉字不可拉丁化的原因。

1840年以后,中国的一些先进的爱国学者。看到了汉字楷体很难学习,很不适合普及民众,导致中国的文盲率达到98%以上,从而导致大众不能学会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成了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一些爱国者,就开始了对汉语、汉字在现代社会里凸显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 由于中国人从来没有创建一个正确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理论”来正确指导这些人正确看待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文字。而西方一些先进国家的“学者”们,在他们国家的科学创新风气的影响下,看到了语言文字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价值,很早就创建了“语言文字学”。但是,他们的这一学说,是以他们的“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和与此类语言所对应的拼音字母文字为背景建立起来的,并带有殖民思想的偏见。所以,他们所建立的“语言文字学”,就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夹杂着很多错误观点。所以,并不能正确指导各国的语言文字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一些文人们,盲目地认为,西方先进的国家,一切都先进。于是就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片面的错误的“语言文字学”,就相信了“汉语是比西方的拉丁语落后的语言”,“汉字是比罗马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文字落后的文字”。于是,这些人就企图使汉语朝拉丁语方向“发展”,把汉字改革成“罗马字母化”的文字。

"汉字罗马字母化(又叫汉字拉丁化)"搞了100年,根本行不通,已经臭了牌子,汉字罗马派就在1955年把“汉字罗马化”改称为“汉语拼音文字”。“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还没公布,就有人提出“食、石、时、拾、实。。。。。。。”“同音异意字”要他们解决。他们解决不了,可是又不肯认错,于是来了个"暗度陈仓"的假“改正”----在“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题目上,去掉了“文字”二字。为什么说是假改正?因为既然不把英文式的“汉语拼音字母符号”当做“文字”了,至多当做“汉字注音符号”罢了,没有必要还保留“汉语拼音文字”的拼写规则了。但是里面的“拼音规则“没有删去,仍然保留着,而且把它编入小学课本,进行“汉字英文字母化”普及教育。今天又改名了,叫做”汉语拼音证词法“。不管怎么改,还是“一碗豆腐”和“豆腐一碗”。

早先的这些“汉字改革”者,在理论上有三点没有弄明白:一是不明白一定性质的语言,决定着与之匹配的文字的性质和最佳形式;二是不明白文字与符号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三是不明白已经发展到人类语言第三阶段的汉语,不可能再退化到第二阶段上去的。

因为对以上的概念和道理弄不明白,所以,就认为“文字同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就以为随便找任何一些书写符号,就可以当作任何语言的文字,就认为汉字可以改革成纯拼音字母文字,就认为汉字可以拉丁化。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汉字拉丁化,根本行不通。

后来的一些继续坚持“汉字拉丁化”的人们,由于仍然相信西方那些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仍然看不到汉字拉丁化失败的原因,仍然坚持“汉字拉丁化”的错误方向,继续在字典、书刊、公文中宣传他们的错误观点。他们的这种做法,当然引起很多人质疑和反对。为了证明自己的做法“有理”,这些人就拿出了他们臆造的3条“理由”:

1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共用的文化工具,

对人类文明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文字有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声文字,这三种类型标

志着文字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表音文字最便于人们的学习和使用。”---- (简称“文

字发展三段论”)直到今天,一些汉语字典,对文字的解释都是这样的。

2、“文字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简化的”。

3、“只有用拉丁字母来组建线性的‘新体汉字’,才便于和‘国际接轨’,方块形的‘新体汉

   字’不能与国际接轨 ”。

  几十年的推行汉字拉丁化的失败的事实证明,以上3条“理由”,是错误。但是究竟错在哪里呢?汉字保守派和改革派至今都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其实,真正的错误所在如下:

第一、“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的说法,本身就有两点错误。


1.文字并不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工具,而是“表示语言单词的书写符号”,因为构成语


言的要素,除了“单词”以外,还有“语法”、“语气”、“声调”等等。文字只表示


了单词(有的单词附有语法),怎么能说“文字表示语言”呢?


2.
。他们从很多民族的文字体式,都曾有过多次的变化或更改(例如:以多音节词为基础

    的语言所对应的文字,一般都经过由“象形文字”à“音节文字”à“音素文字(即

    拼音字母)”的变化过程。拼音字母文字,也有很多体式系统。与汉语对应的汉字,

    也由“象形字”à“篆字”à“隶体字”à“楷体字”、“行书字”、“宋体字”、“草体

    字”相继更替过程)的表面现象出发,得出“文字体系和具体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

    的错误观点。从他们把汉字拉丁化的做法上看,他们不认识“一定性质的语言决定

     一定性质的文字”的规律。以为随便找任何一些“符号”就可以当作任何语言的“文

     字”。他们把“文字”等同于一般的“符号”了。

其实,人类语言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性质和特点都是不同的,都具有质的差别。三个阶段的语言,又可以分为语音单载的语言类和语音多载的语言类。

属于语音单载类的语言,决定了其对应的文字的最佳体式,就是直接表音的用拼音字母组建文字。所以,绝大多数的语音单载的语言都采用了拼音字母文字。而今天,有些西方的发达国家的语言,在最近300年的时间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由语音单载的发展为语音多载的了,致使他们的文字,也由原先“纯表音”的“读写一致”的文字变质成“音、意双表”的“读写不同”的文字了。英文就是在最近300年的时间里变成这样的文字的,所以,比从前难学得多了。这就说明,他们的文字已经不适应他们的语言发展了。


属于语音多载性质的语言,决定了其对应的文字的最佳的形式就是“意、音双表的”方块式的文字。汉语就是语音多载的语言,所以,汉字体式虽然很多,但是都保持以字形表意的方块式不变,这就能与汉语实现基本地匹配。但是,它直接表意、不直接表音,与汉语是半匹配的,所以,在今天就凸显出6大缺点和8大问题了。

再说,“文字”是用来表示语言单词的(有的也附带语法)符号系统,单个的文字的功能,是通过文字的整体系统发挥出来的,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不象一般的“符号”单体那样,可以独立发挥功能。所以,世界上,从来没有脱离具体的语言系统,可以存在的文字系统。表示语音单载的语言的纯表音的文字,它把可听的语言信息转换为可视的语言信息,并起到对语言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传递的作用;而表示语音多载的语言的表意文字,除具有记录、存储、传递的作用外,还具有支持语言的作用。例如以表意为主的汉字,它的功能不限于记录、存储、传递汉语,更重要的是支持汉语词汇的扩展。没有汉字的支持,汉语新词的创建就是不可能的。例如:张郎、蟑螂,章君、张军,叛徒、判图,南方、男方,职务、织物。。。。。这些同音异意词,没有汉字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是不能扩展的。

   事实一再证明:符号可以不依任何语言而存在,而任何文字系统,都必须以其对应的语言而存在,并必须随语言的发展而发展;不以任何语言为基础的文字,是不会被任何民族所使用的。在世界各民族语言没有同一之前,是绝不会出现世界同文的情况的。1887年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了“世界文字”,至今已经推行了100多年了,没有成为任何民族的文字。就证明了这一规律。

正因为这样,中、西方交流几千年了,处在人类语言第二阶段的西方各国,至今也没有

使用直接表意的汉字取代他们的拼音字母文字;中国也没有用拼音字母文字取代汉字。从1892年至今,无数的中外认识都搞过“汉字拉丁化”,全都行不通。如果能行得通的话,早在汉朝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汉字就会“罗马化”了。

第二、他们的“文字发展三段论”,也是错误的。

事实上,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语言的单词,只有 “词音”、“词意”两个要素,是

没有“词形”要素的。那么,文字就只能以“形”表“音”或以“形”表“意”,哪有

“词形”可表呢?所以,从文字对语言单词的关系上分类,世界上的文字,只有如下三类,

即“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双表文字”,不存在“表形文字”。

在此可能有人会问:“象形文字”属于什么文字?其实,“象形文字”是相对于抽象的“符

号文字”而言的。从它对语言单词的关系上看,它不属于“表意文字”的范畴就属于“表

音文字”的范畴。

    这种“文字发展三段论”,在理论上还是把“文字”同普通的“符号”混为一谈了。如

    果把表示“牛、树、山、风”等实物的“文字”,错误地称为“表形文字”,表示“大、

    想、 好、明”等虚物的文字,错误地称为“表意文字”。这就把“文字”混同于普通的

    “符号”了。

    这种 “文字发展三段论”,既不符合语音单载的语言所对应的文字发展的历史,更歪曲

    了语音多载的语言所对应的文字发展的历史。这是一种臆造的违背实际的文字发展“规

    律”。

第三、他们说“文字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简化的”,说线性拼音字母文字比方块汉字简单,拼音字母文字比汉字先进,汉字就应当向拼音字母文字的方向发展。这种说法,是很错误的,道理如下:

持有这种观点者说:表音为主的文字的发展过程是:图画表意文---象形字表意文---符号

音节文----拼音字母字文,结构逐渐由“繁”变“简”的;又说,表意为主的文字的发

展过程是:图画表意文---象形字表意文---符号表意文字,汉字发展成符号表意文字后,

其体式又经过了篆体、隶体、草体、行书、楷体、宋体、等多次变化,字体的结构也是

由“繁”变“简”的。

其实。拼音字母只是“拼音文字”的构造“原件”,相当于表意汉字的“丶   丿 廴”等元件。由拼音字母构建的“单词”才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单词,随着单词的不断增多,其字母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的,他们没有看到,表音的拼音字母文字,在增加了表“意”的功能或表示语法的功能以后,单词的结构也比原来纯表音的时候“繁”了,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单词的结构是逐渐向“繁”的方向发展的;他们更没有看到,由于汉字是用“以字构字”的方法构建新字的,所以,在每一种体式系统内,随着新字数量的不断增多,新字结构是向着越来越“繁”的方向发展的。当把目前直接表意间接表音的汉字楷体,发展成直接“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时,其结构肯定比只表意的时候要“繁”。所以说,就一种语言所对应的各种文字体式来看,文字是趋向“简化”的,但是,这种简化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破坏了文字的系统性;就每一种文字体式系统来看,随着新事物的无限出现,文字是必然越来越繁的。

“文字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简化的”片面观点,把文字功能的发展方向偷换成文字的形式的变化趋向了。在这些人的心中,不管文字的系统性、规范性、标准性、规律性和功能强弱,只要“简单”,就是符合文字的发展方向的。并且还以“越简化越先进”的观点来对待汉语,认为把汉语的声母和韵母削减得越少,汉语就越先进。又把这种观点推论到汉字数量的使用上,认为常用汉字压缩得越少越好。

实际上,文字简单与否,对克服读写困难仅起一些辅助作用,并不起决定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字体系的“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如果没有这“四性”,即使用01排列构建的“文字”,也是不易学会的。

所以,把文字的某些局部的暂时的表面现象,当作普遍的规律,当作一个理论依据,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

工具的功能决定工具的结构。功能越多,结构就越复杂,这才是真正的客观规律。例如,最初的手机,只有通话的功能,其结构要比现在的3G多功能手机简单得多。3G没有这种复杂的构造,就不能保证3G的多种功能。3G手机的构造虽然复杂,但是,使用起来,却比原来的初级手机更方便。

     一些人不懂得“工具的功能决定工具的结构”的规律,就接受了“越简单越先进”的错误观点。所以,看到“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比楷体的独体字笔画多了,就说这种字不符合文字发展的方向。这些人把“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本末倒置了。

人们对文字的要求是:把语言单词的“词音”“词意”同时表示出来,并且简单,美观,便于记忆,便于书写,便于机器处理,等等。

在这些要求当中,哪一个要求能代表文字的发展方向呢?就要看哪一个要求代表了文字的根本功能。文字的根功能是表示语言单词的,所以,目前只“表意”不“表音”的楷体,其发展的方向自然是“意、音双表汉字”了。

目前汉字楷体,正因为只“表意”不直接“表音”,缺少了一个根本的功能,又是“以字构字”的,所以才出现了6大缺点和8大问题。既然“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比只表意的“楷体”多了一个功能,在结构上就必然比楷体复杂一些。

反对“意、音双表汉字”者,只在表面上看到“意、音双表汉字”比楷体字多了一点笔画,就认为不如楷体简化字好。却没有看到“意、音双表汉字”比楷体字多了一个直接表音的功能;更没有看到它消除了楷体字所凸现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也没有看到简化楷字仅仅是为了减少几百个字的笔画数量,而加剧了楷字系统的混乱,增加了大量的同音异义字,增加了学习难度,牺牲了很多繁体字的功能和增加了文章篇幅,等等的弊端。

一些人受了盲目简化汉字宣传的影响,以为汉字越简化越好。其实,世界上凡是好记好写的文字,应当首先具备如下三个基本前提:一是与其对应的语言完全匹配;二是与其对应的语言一样,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三是在构字方面具有规律性,能够形成一个体系,即具有系统性。就第三点来说,它自然便于人们的记忆和书写。因为,只有具有规律性的文字,才最便于人们的记忆。目前,不论简体楷字还是繁体楷字,都缺少上述第三点,所以 都没有解决难记难写和电脑不能组字的问题。



300年以来,英、法、俄、西班牙、等,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其语言都从语音单载的阶段迅速地向语音多载的阶段前进,与其语言对应的文字,也由纯表音的拼音字母文字向着意、音双表的方向前进。他们解决同音异词的办法,基本上就是两方面:一是在单词的书写上加入表的或表示语法的哑音字母,二是根据语言环境或单词上下文的关系实行变音。因此,就出现了繁琐的读音规则和语法规则。连他们这些国家的90%的普通民众都不能全面学会和正确运用这些规则。所以,他们在今天,正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今天,他们似乎突然发现,汉语汉字没有他们所遇到的这些麻烦,于是开始对汉语汉字感兴趣了,开始反悔他们原来的汉语是娃娃语观点的错误了。他们开始压缩他们的多音节单词和语句了,他们的缩写词、句,越来越多了。但是,如果他们不改变文字的构造方式,还是继续用拼音字母

   构建意、音双表单词,就如企图把马车改成汽车一样,笨拙了。
第四、搞汉字拉丁化的人们说:“只有用拉丁字母来组建线性的‘新体汉字’,才便于和‘国

     际接轨’,方块形的‘新体汉字’不能与国际接轨 ”。

     说这话的人们,是不懂电脑原理的,所以天真地以为把汉字拉丁化了就能用英文电脑解决汉字的一切难题了。

     事实上,电脑使用任何一种文字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都必须有这种“代码”的电路硬件来支持。不同的文字系统的“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就必须有不同的数字电路和逻辑电路来支持。即使数字电路、逻辑电路相同,构字元件的数量也相同,因为不同的文字的构字方式不同,也是不能互相借用或混用的。所以,即使把汉字用26个英文字母改建出来,由于每个汉字的字母结构不可能与英文单词的对应单词正好相同(例如“山”,用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改建的汉字就是“shan”,而英文是“hill”;汉字“丘”,汉语拼音字母是“qiu”,英文是“hil'lock”)。

因此,即使把汉字拉丁化了,拉丁化的汉字也不能与英文单词相同,所以,也不能在电脑上与英文“接轨”混用。所以,文字信息“接轨”的说法,就如说鸡和兔子可以对话一样,完全是没有根据的谎言。

今天,中国能制造出电脑硬件系统了,也能把楷体汉字改进升级为具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便于电脑构字的新体汉字,从而用新体汉字元件为代码,编制纯汉字编程工具软件,构建纯汉字信息系统。`完全没有必把方块汉字改为拉丁字母化的“汉字”,来构建拉丁化的“汉字信息系统”。

    通过以上说明可知,虽然汉字楷体在今天存在着6大缺点和8大问题,是必须改进升级的,但是,必须按汉语、汉字发展的规律进行改进升级。走汉字拉丁化的道路,不是改进汉字,而是消灭汉字和汉语,是违背汉语、汉字发展规律的,是脱离实际的,也是违背中国人民的意愿的,是根本行不通的。

   以上主要从理论上说明“汉字拉丁化”不可行的道理,下面再从实践上来看“汉字拉丁化”,有三大不可逾越的障碍:

一、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意词”。这些“同

    音异意词”怎么区别呢?

在具体的对话现场里,人们通过参照对话现场的实物、语言上下句的关联、手势、语气、

表情、共同的经历背景等等,来区别“同音异意词”。


在文字环境里,没有对话现场的现实环境作参考,用什么办方来表示不同的“词意”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不同的“词意”。即采用“一字一意”、“意异形


异”的办法,来表示每一个不同的词意。这样,“同音异意词”就通过“字形”的不同而


区分清楚了。


如果使用只表“词音”的文字,例如:“linchang changbu
pai shiyang dao guiyang ”


可以表示为“林场场部派史扬到贵阳”,也可以表示为“磷厂厂部派施洋到桂阳”。


再如:“丫头吃鸭头,丫头嫌鸭头咸;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这两语,使用“只

表音的纯拼音字母文字”,是不能表示清楚的。

二、有人说,用拉丁字母组成“汉字”,也可以区分“同音异意词”。例如:用“m”代表“木”,


用“s”代表“石”,那么“linm”就是“林”,“lins”就是“磷”了。但是,“檩”、


“碄”还能用“linm”、“lins”表示吗?显然不能。要把“林”与“檩”、 “磷”与“碄”


区别开来,在“m”、“s”的符号后边还得在加一个区别符号。例如,“m1”、“s1”。这样Linm1就表示“檩”,lins1就表示“磷”。这种办法,在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 等,出现了“同音异词”以后,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 等,都采用了这种添加哑音字母来区别“同音异意”的做法了。他们的这种做法,虽然给他们的文字由“纯表音文字”变成了“意、音双表的文字”,但是使他们的文字由“读写一致”的很易学会的文字,变成了“读写不同”的很难学会的文字了。他们现在正努力寻找解脱的办法,解决他们的文字很难学会的问题。汉语的“同音异词”比他们的多得多,如果也用他们的这种办法区分“同音异意词”,那么,所引起的麻烦就比目前的楷体字还要多:

1、原来表示音素的拼音字母 “m”“s”,在此处已经变质成区别词意的哑音“符号”了。

这种哑音符号夹在拼音字母之间,就完全打乱了拼音规则,使人们不知道哪个字母该读音、哪个字母不该读音了。例如:“linma”,是读“林妈”呢,还是读“林啊”?


要规范读音,就得用“国际音标”注音。这样一来,本来直接表音的文字,就变成了不表音只表意的文字了。早先的英语是语音单载的,用表示音素的拼音字母构建的英文单词,是“读写一致”的,直接表示出英语来,使人们可以“由音晓意”,同英语完全匹配的、同英语同样易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增加,英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

为了区别“同音异义词”,在英文单词上增加了一些区别词义的哑音字母(符号),就使英文

变质成今天这种“读写不同”的,很难学会的文字了。

2、退一步说,即使用拉丁字母组建汉字可行,用26个拉丁字母的反复排列来表示无限的汉


语单词,每个单词的字母数量,最多的大概要超过26个以上了,这样的单词,怎能易于读写?


有人说,为了限制单词字母的数量无限增加,可以把汉字的数量限制在2000个左右。然后用这有限的汉字再组合“二级多音节词”或语句,来表示汉语。由于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汉语向着“多音节语言”的方向倒退,使汉语从人类语言的第三阶段退向第二阶段,向英语“看齐”,使“言简意赅”的高级汉语,蜕变成冗长啰嗦的低级语言。最后也必然使“拼音字母汉字”走入今天英文的“泥潭”。所以,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施效颦”的做法。

3、把方块汉字改成英文字母线性排列的“汉字”,人们看了以后,是按英语读呢,还是汉语


读?例如:“ken”按汉语读为“肯、啃、恳、垦”的意思,按英语读为“知识领域;视野”的意思。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混淆情况的出现,世界上没有两个不同语言的国家,使用相同文字的。

4、用英文字母线性排列构建的“汉字”,与目前的正在使用的楷体汉字没有任何继承关系,它不能继承楷体的一切优点,克服楷体的一切缺点,为汉语、汉字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并能与楷体汉字实现 “无缝转换”。由此将造成社会不可接受的转换成本和违背人们的传统习惯,也会在转换过程中造成“新”、“旧”字体的“文盲”。由此就会形成不可逾越的转换障碍。

   200年来,有多少英国、德国、美国、俄国的传教士,不知做了多少“拉丁化汉字方案”,没有一个成功的。从1840年到今天,中国的一些人,拿出的汉字拉丁化的方案上千种,也没有一个行得通的。这就证明,汉字楷体的改进,如果仿照拉丁文路子走,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汉字楷体的改进,着眼点应该是“意、音双表”、 “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易学性”和“新旧体式的无缝转换”上,不要纠缠在“语音”问题上。因为,汉语是“一音多意”的,所以,汉字是不能做到“由音晓意”的。现在,拉丁语系语言的人们,也不再纠缠在语音上了,他们早已经在他们的文字中,夹杂了表示“词意”的或表示“语法”的哑音字母了,他们的文字,早已经“读写不一致”了,成了比其对应的语言难学得多的文字了。例如,英语,本来是拼音字母文字,是不必另外注音的,可是,现在却必须用国际音标注音了;俄文,也不完全是“读写一致”的文字,它的一些单词里,也加入了两个不读音的字母,还有变格、变性、变读等等语法规则,导致“读写不同”。近代以来,他们的民间都较多的使用“缩写字母”词,也是他们的文字跳出“语音限制圈”的表现。
   
现在,中国的一些人,却把人家已经淘汰的过时的做法,当成“新技术”,企图用来表示

   汉语,充当替代汉字楷体的“新文字”,这种拙劣的做法,就如从英国的古代垃圾箱里,

   捡来一件小孩子的烂裤衩,企图给中国的皇帝当“龙衣”穿一样可笑。

三、从国家尊严意识上说,汉字拉丁化也是不可取的。

每一个国家的文字,不但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文化知识,也体现着这个国家的风格、特

点和尊严。各国的文字形式,除由自己的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文字的特点外,也由民族

心理决定了文字的特点。

例如,多音节词语言所对应的文字,都是从腓尼基字母演变出来的:腓尼基字母,开始被阿拉米语族改造成阿拉米字母,也被希腊语族改造为希腊字母。阿拉米字母又被阿拉伯语族改造为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又被居住在意大利的埃脱鲁斯坎人改造成埃脱鲁斯坎字母;后来罗马人又把埃脱鲁斯坎字母,改造成拉丁字母。现在,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有60多个国家:西欧各国,美洲各国,澳洲等等。不过,大多数的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都将拉丁字母文字作了一定的改造。各国为什么都不原样搬用呢?一方面,出于意识形态----民族自尊,在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时,应当体现着本国的文化特征,民族特性,而文字是一种门面,否则,就有失国格。另一方面,也出于实际的使用需要:因为,文字必须适应本国的语言特点,同时,文字是一种交际工具,当两国的文字相遇时,如果语言不同,文字的形状一样。就会“撞车”,造成误解。像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等等,虽然都是从拉丁字母演化而来的,但在形式上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就体现着他们的民族性。一个完全搬用别国文字的国家,是会被世人看作笨拙无能,被别人征服的劣等国的。


1956
推行“汉字英文字母化方案”的“学者”,把原先的楷体字笔画的40个汉字“注音符号”-----勹(波)、夂(泼)、 冂(莫)、匚(佛)。。。。。。。。(在1998年以前的《新华字典》上都有),改为26个英文母,又制订了用英文字母为汉语拼音字母的“汉语拼音规则”,同时也把英文字母作为汉字注音符号。

    从那时起,中国教育部,就把“汉字拉丁化”的的具体方案,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在全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普及教育。这种“汉字拉丁化”的普及教育,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50多年的实践证明,汉字拉丁化的普及教育,并没有使汉字楷体改成拉丁化的文字,根本行不通,彻底失败了。把26个英文字母,当作汉字注音符号,也并不比原先的汉字注音符号简便。

     50多年的实验失败的事实面前,搞汉字拉丁化的人们,至今还不认错。今天,人们质疑“汉字拉丁化”的同时,也质疑“英文字母的汉字注音符号”。他们的回答是:这样改,是为了与国际接轨

  接什么“轨”?让会英语的外国人读汉字吗?然而,英文字母,必须用英语的发音方法读音;汉字,必须用汉语的发音方法读音。用英文字母给汉字注音,是让人们用英语的发音方法读汉字吗?如果不是,那与用原来的楷字笔画的注音符号有什么区别?汉语有汉语的发音舌位和方法,并且有5个声调;英语有英语的发音舌位和方法,并且没有声调。外国人用英文字母能读出汉字的读音吗?例如汉字“品(上声)”,用英文字母注音为“pin(大头针)”。即使英国人对“品”勉强读出了近似音,如果他们没有学过汉语、汉字,他就会把“品”理解为“大头针”了。这样,他们读出了“品”的近似音,也不能知道汉字“品”的含意,也与他们的语言接不上“轨”,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做法,只能误导外国人识读汉字。

   再说,汉语的声母是29个,韵母是36个,共有65个音素。用26个英文字母的反复组合来表示65个汉语音素,其书写笔画量远多于楷体笔画的注音符号,在字典上给汉字注音远不如楷体笔画的注音符号简便;学生学习起来,也不如楷体笔画的注音符号容易。

   有些人说,用英文字母给汉字注音,与英文键盘代码正好对应起来,这就是与“与国际接轨”。这种说法,证明这些人,根本不知道现在的英文电脑是怎样处理汉字的,完全是盲目崇洋胡说。

   其实,从电脑的汉字字模库里调用汉字,不论用什么样的符号作代码,都是可以的。除英文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人们,都用本国的文字当代码,都能打出本国的文字。难道中国人用老式的汉语拼音字母作代码,就调不出汉字来吗?

    况且,中国就永远满足于把汉字信息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不愿意建立和没有能力创立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网吗?

   所以,把英文字母当作汉字的注音符号,除了准备“汉字拉丁化”“东山再起”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汉字都是不能改成纯拼音母文字的。如果能的话,早在汉朝“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汉字就会被我们的前人改成纯拼音字母文字了;最近200多年来,无数的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的文字改革者,都做过长期的实验,都失败了。所以。只要汉语不退化为“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象英语那样,“汉字拉丁化”“东山再起”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直到今天,小学课本还保留着 “英文字母的汉语拼音规则”的课程,全国的小学12年级班,还在教小学生书写拉丁字母形式的“汉字”,而不是教小学生学习汉字注音符号。本来,小学生只要学会“汉语拼音原理”、“汉字注音符号”和怎样查汉字《字典》就可以了。学“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规则”是没有用处的。现在却还让他们学习“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规则”。只学“汉语拼音原理”、“汉字注音符号”和“怎样查字典”,用半学期就能教会的,现在却用4个学期才教完汉语拼音原理和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字母、拼音规则。让学生和老师都付出了大量的无效劳动,造成巨大的浪费。但是,直到今天,教育部并没有撤去“汉语拼音规则”的课程。

   坚持搞汉字拉丁化的人们,现在也看到了不把汉语退化为人类语言第二阶段的语言(即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就不能进行汉字拉丁化的道理。于是就提倡压缩汉字使用数量;提倡使用多音节词;提倡把汉字当作纯表音的“音节符号”使用,对外来单词直接译音;提倡使用“错、白字”;反对创造新汉字等等。这种违反汉语汉字发展规律的做法,既违背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也忤逆了民意。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5000年以来,我们的前人,对汉字的体式都创新过10种了,而今天这些搞汉字拉丁化的人们,一不看汉语的特点,二不顾对汉字楷体的继承性,三不顾民族尊严,照搬英文字母组建“线性拼音字母汉字”,企图来顶替汉字楷体。如果真的实行了,既割断了汉字的历史脉络,又丢了中国的尊严吗?也就怪不得被很多人骂为“崇洋迷外、数典忘祖的汉奸”了。“汉字拉丁化”的错误做法,十分似于1934年王明、博古、李德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战术的错误做法。客观上给汉字改革“帮了倒忙”。不但没有解决汉字楷体的任何缺点和问题,反而白白耽误了100年的宝贵时间,又给反对改进汉字者留下了反对的口实。

   有些人至今还在搞“汉字拉丁化”,并拿出毛泽东在1952年的话(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作为依据,认定“汉字拉丁化”的方向是对的。

  世界上拼音字母形式的文字很多,有英文、德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朝鲜彦文、日文假名、等等。使用这类文字的国家在世界上占了大多数,这类文字都比汉字易学易写。其实,这类文字易学易写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直接用拼音字母组建的,可以直接表音。而是这种文字的读、写具有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因此能够使人“触类旁通”“学少知多”。汉字难学难写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用拼音字母来构建的,而是汉字失去了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因此不能够使人“触类旁通”“学少知多”。

   其实,英文、德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等等,这类拼音字母文字,原先曾经是“读写一致”的、直接表音的。可是,后来随着他们的文字中夹杂上不读音的表示词意或语法的哑音字母以后,就失去了“读写一致”的特性了,就不能直接表音了。例如,英文单词,现在就必须用国际音标给它注音,才可让人们正确读音。中国的一些人不了解这种情况,以为只要是拼音字母文字,就都是“读写一致”的,直接表音的。所以,毛泽东也认为,为了减小汉字的读、写难度,应当走这类文字的方向,即汉字要朝直接表音的方向发展。毛泽东的这话,无疑是对的。但是,毛泽东的这话,并不就是说一定要把汉字“英文字母化”、“罗马字母化”、“纯拼音字母化”。要知道,延安从1941年就开始搞“汉字拉丁化”了,到1952年,已经搞了12年了。如果成功可行,毛泽东就会说“汉字应当拉丁化”,而不会说“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由此可见,毛泽东认定汉字今后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直接表音的,至于怎么直接表音,他并没有说出来,留待“文字改革委员会”自己探索。今天,那些搞“汉字拉丁化”的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毛泽东的这句话的意思。

   如果说1958年之前的主张“汉字拉丁化”的“汉字改革”者们,缺乏长期的社会实践证实“汉字拉丁化”的对、错,因而犯了理论和认识上的错误,而今天的“汉字拉丁化派”,在经过50多年的长期社会实践证实,“汉字拉丁化”根本行不通的事实面前,仍然继续走“汉字拉丁化”的歧路,就不是理论和认识上的错误了,那就有其别的目的了。看来,“汉字保守派”是企图“捧杀”汉字;而“汉字拉丁化派”与“汉化英语派(即主张用汉字音译英语单词)”互相配合,是企图直接消灭汉语和汉字。

    但是,这两派的企图和做法,都是违反汉语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都是必然要失败的。

                  19   “形声字”方案不是理想的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齐鲁师范学院论坛 ( 琼ICP备12002442号 )

GMT+8, 2024-3-28 21:54 , Processed in 0.1337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